原油价格历史高位走势_原油价格历史高位
1.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2.油价暴涨,为什么炼油厂还亏损?
3.油价涨价对基金有没有影响3篇
4.广东油荒原因何在?
5.全球金融危机有哪些?
2022年6月10日,油价再次出现动荡!没等来降价反而迎来油价即将再次进行飙升的噩耗。国际油价更是即将突破150美元一桶,而这也是历史上最高价格点。原油的价格屡涨不跌受制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点就是供需问题出现严重失衡。夏季本就是开车出行高峰,再加上国内大多数城市都在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大众对于汽油燃料的需求增加导致供需的缺口越来越大。更可怕的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可能持续高位。
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各个国家石油库存都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作为石油的生产大国,俄罗斯却被禁止出口,不管是对于本国来讲还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讲都受到了限制,要知道经济的恢复离不开石油。
也有不少网友开始讨论如此疯狂的油价未来究竟能够走多远?得出来的结论是,大多数人认可油价可能年内冲高回落。尤其是在2022年的下半年,油价飙升之路不会停止。居民出行、交通运输的成本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还会拖累经济活动。
而对于这一现象,不少车主也纷纷表示准备换电动汽车,而这也加速了燃油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而新能源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清晰。单从2022年各车企推出来的新能源车型看,预计2021年来讲多增了将近20款,不管是续航能力还是车型,都在不断改善。不过随着气候变暖的问题越发恶劣,未来民众出行肯定要遵循低碳的主旋律。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在努力推动电动汽车布局。尽管当前市面上大多还是传统的燃油车,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油价到底是继续上涨还是回落,终有一天新能源车确实会彻底取代传统燃油车。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石油是大国争夺的资源也是现代兵器的动力能源,石油给20世纪的世界和战争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交战国军共消耗油料1300多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投人战争的人力物力数量更大,军用油料消耗达3亿多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多倍。而战后的高技术战争如英阿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索沃战争,耗费的油料更是惊人。
延展阅读:回顾数次战争对原油的影响
1、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3-1973.10.22)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
2、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隔4年多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段时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滞涨"。从以后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东产油区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油价的脉冲式上涨,当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将会明显下跌。
油价暴涨,为什么炼油厂还亏损?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
(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
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
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
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计划,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970 万桶/天。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
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
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
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
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虽然各地方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
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根据有关部门的计划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
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
油价涨价对基金有没有影响3篇
国际炒家推高油价
自今年9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纪录地突破80美元大关后,在小幅回落调整后,屡次刷新历史交易纪录,并盘中冲高到90美元每桶。
此轮国际油价上涨,在道亨证券分析师看来似乎显得更没有理由,“以往美国飓风季节过后一般油价都会有一定回落,今年不跌反涨,除受到美国石油库存数据和欧佩克原油生产等基本数据影响外,最大的因素是国际炒家的炒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石油问题专家管清友指出,国际排名前十的对冲基金积聚1500亿美元的资金,虽然不能明确有多少资金用来炒石油期货,但可以肯定一大部分参与炒作。
同时,他表示,目前石油消费大国和来自亚洲等国新兴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并没有明显的下跌趋势,这些都将支持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
国内成品油价不会上调
昨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公开表示,原油价格大幅提高,使炼油成本提高,在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的状况下,必然会挤压炼化企业的利润。但他同时表示,价格的上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利于那些以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他强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除考虑原油成本价、供求情况、企业成品等因素外,还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记者采访多位分析人士也一致认为,鉴于国内CPI指数较高,目前通胀压力较大,调高成品油价格,势必会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拉高CPI指数,因此预计至少年底将不会出台调价政策。
成品油供应仍旧紧张
中石化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自今年6月以来中石化就已在亏损炼油,随着国际油价走高,亏损也在进一步加剧,一些小炼油厂已不堪亏损关停。
他透露,为了保证国内供应,10月份中石化旗下各家炼化企业已调整检修期,进一步加大产能,8、9月份月均原油加工量较1-7月份增加37万吨,其中供应国内成品油约增加39万吨,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增长。
中石化网站公布信息显示,10月18日北京成品油市场资源不足,其中中石油汽油对外少量出货,柴油已基本停止出货,中石化汽柴油正常出货,但社会单位汽柴油已全面停批。目前中石化90#京标汽油价格为5850元/吨,93#京标汽油6100元/吨左右,0#京标柴油价格为5600元/吨左右。
广东油荒原因何在?
油价涨价对基金有没有影响3篇
石油上涨利好消息石油基金,基金项目投资的标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类型,一般像贷币基金、纯债基金,大部分石油上涨对这种基金是不可能有所有的不良影响的。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油价涨价对基金有没有影响,方便大家学习。
油价涨价对基金有没有影响
全球能源供应短缺的忧虑,以及国际市场的诸多因素助推了油市的上涨。截至10月1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一度涨至84.6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也突破了80美元/桶的大关,当前油价已达到了近三年来的高位,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油价上调,截至10月9日,国内油价年内上调次数已达到13次。
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也推动了原油类基金近期净值的大幅上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0月8日,多只原油类基金表现领跑全市场,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A基金净值大涨超9%,华宝标普油气基金净值大涨超8%,诺安油气能源基金净值大涨近7%,其他原油类基金净值涨幅排在其后。
但原油市场价格的高波动性,国际市场复杂的供需关系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投资原油基金的风险相比其他种类基金偏大。对于原油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华宝基金表示,需要关注的风险是今年冬天疫情是否会再次影响整体需求,冷冬是否会低于预期以及供给面是否会有超预期的冲击。
原油基金一个多月大涨40%
近段时间,小众的原油类基金再次成为所有基金中最靓的品种,就在所有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被风格极速切换所困扰时,国际油价自8月下旬之后就一路走出了上涨趋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8月23日至10月11日,区间净值涨幅最高的基金是华宝标普油气美元A,涨幅达到41.28%,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人民币A区间净值涨幅达到35.57%,南方原油A区间净值涨幅达到24.82%,易方达原油A美元汇区间净值涨幅达到24.79%。其余几只原油类基金区间净值涨幅均超过了20%,除此之外,商品、能源等主题基金也收获了较佳收益。
从单日净值涨幅来看,上述提及的华宝油气和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两只基金涨幅领先,这两只原油基金于10月8日的单日净值涨幅分别超过了8%和9%。净值涨幅排在后面的分别是嘉实原油、诺安油气能源、华安标普全球石油指数、易方达原油、南方原油。
目前来看,市场存续的原油类基金便是上述提及的7只基金,其中,华宝油气二季度末规模最高,达到36.13亿元,南方原油规模为12.82亿元,其余原油类基金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
这些原油类基金投资标的并非是原油期货合约,由于基金合同的不同,具体的跟踪标的也不同。南方原油、易方达原油、嘉实原油和诺安油气属于FOF,主要投资全球范围内的原油主题基金(包括ETF)和公司股票,华宝油气、华安标普石油指数、广发道琼斯石油指数则按照指数基金的投资理念,完全复制指数走势,三者也因跟踪的指数不同,业绩走势也大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涨幅很猛的原油类基金,其波动性也明显高于其他权益类基金,2020年全年,上述7只原油类基金平均净值跌幅达到37.76%,最高1只跌幅超过50%,而同期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均超过50%。参与原油期货的投资者中,一部分对去年5月原油价格跌至负数的场面依旧历历在目。
石油上涨利好基金吗
会的,会直接利好上游开采与勘探类的油气类企业,或与开采相关的油气服务企业。从历史情况来看,高油价会直接推动企业的利润,进而利好公司业绩,最终也会反应到股价的上市涨。
如果投基金的话,建议关注相关油气主题股票型基金,投资于上游开采与勘探类的油气类企业。下面是相关的基金名称,及其数据表现。
油价上涨买什么基金
油价上涨最直接购买基金的方式是原油基金,原油基金主要投资的是一篮子原油股票,所以油价涨跌会直接影响原油基金的涨跌。同时投资者还可以购买一些黄金、燃气、煤炭、新能源、交通运输相关的基金,因为油价上涨对这些行业是利好的,也会带动这些板块基金的上涨。
当前原油基金有:南方原油QDIIFOFLOF(代码A为501018、代码C为006476)、嘉实原油QDIILOFFOF(代码为160723)、易方达原油QDIIFOFLOF(代码A为161129、代码C为003321)、工银瑞信国际原油QDIIFOFFOF(164815)、工银瑞信国际原油没有QDIILOFFOF(003563)、易方达原油QDIILOFFOF没有(代码A为003322、代码C为003323)。
全球金融危机有哪些?
近因:1、台风影响,致使成品油运输迟缓
2、夏天能源消耗增大,加大了原油的消耗
3、我国的原油消耗增大,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平衡
4、国际问题的产生,如原沙特的国王逝世,和美国的原油价格攀升至历史高位,刺激油价的上涨。
远因:1、石油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耗品之一,属不可再生资源,加上世界的可开采原油储备和探明量减少,属最重要因数。
2、我国个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剧了成品油的需求,加上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慢。
3、我国能源浪费相对严重
4、世界观望原油价格上涨
迄今为止,发生了六次重大金融危机。
1.从 1929 年至 1939 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又称“黑色星期五”。全球进入了长达 10年的经济大萧条。人类历史经历了 5000 万人失业、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银行倒闭、生产停滞、百业凋零的黑色大萧条时代。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生气。
2.从 1973 年至 1975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 3 美元的价格飙升至超过 13 美元,促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3.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爆发,使拉美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和“中等收入陷阱”。1982 年 8 月,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随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大涨,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巨额美元收入,资产增值保值需求强烈,国际市场美元供给充足。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货币政策整体宽松,除石油危机期间,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1970年全年平均利率为7.2%,1975年回落至5.8%,低利率环境降低了拉美国家的借贷成本。
伴随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欧、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拉美国家的信贷投放。拉美国家经济扩张激进,盲目举债,但外债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主要拉美国家在20世纪30~80年代相继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急于实现现代化,实行“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的方针。
其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普遍较低,本国资金匮乏,只能依靠国际资本,大举外债。另一方面,外债缺乏良好的规划管理,使用效率低下。
大量外债被用于投资项目周期长、效率低、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差的大型公用事业,并且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如弥补国有企业亏损、购置等)。为推进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危机前拉美主要国家长期实行赤字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成为世界通胀最严重的地区。
1976年阿根廷GDP平减指数增速达到438%,CPI同比达到444%。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叠加政局的不稳定,刺激拉美国家部分企业和私人的资金外流,资金越发短缺,进一步强化了拉美国家举借外债的动机。外债规模持续扩大,短债占比快速攀升,拉高债务风险。从总量来看,20世纪70年代拉美各国外债规模急剧膨胀,外债余额占GDP比例持续爬升。1970年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三国的平均外债余额为63亿美元,而1980年平均外债余额已猛增至523亿美元。第一,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第二,通胀率持续攀高。拉美地区的通胀率居高不下,1990年阿根廷和巴西的C P I增速甚至超过2000%;第三,失业率大幅升高,实际工资水平普遍下降。;第四,经济动荡引发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
4.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了过去十年日本经济的负增长。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内部通货膨胀,为了改善自身贸易逆差,美国希望美元贬值,于1985年9月与日、德、法、英四国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美国贬值,相对于的日元升值,日本完全没看到危机,把大量外汇引进银行,这些钱都流入房地产市场,日本房价迅速飙升,不到一年涨了53%
随着房价的上涨,许多日本人投入炒房事业中,最终演变成日本全民从银行贷款买房,房价被再一次抬高,日本人更加飘了,日本电视台主持人有一档节目中,曾指着东京的地图自豪地说:"东京总底价已超过了美国全土的价格,很快将是美国的两倍!"然而物极必反,很快日本迎来灾难。当日本政府发现问题时,于1990年3月制定了《房地产融资总量规制》,但已经来不及了,等到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暴跌70%,东京房价暴跌65%,一夜之间许多日本人沦为千万负翁。有经济学家表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救国,实业才是立国之本,搞那些虚的终究不行!"
5.从 1997 年到 1998 年,美国提高了美元利率,美元升值。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的出口继续下降,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危机持续三个阶段。一阶段,泰铢,新加坡元,新台币,韩元相继贬值;二阶段,印尼盾、日元大幅贬值;三阶段,卢布贬值 70%。
6.美国次贷危机, 2007 年 至 2011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